几类面向电网的储能电池介绍
摘要:储能技术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,储能电池则是大规模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方 向。文中就目前比较成熟的储能电池体系,包括铅酸电池、锂离子电池、液流电池和钠硫电池的发 展历史、研发现状,以及不同电池体系应用到电网储能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。文中重点 介绍了钠离子电池和液态金属电池等2类新兴的电化学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、技术优势及现存挑 战等。通过比较,认为在进一步提高现有电池性能、降低储能价格的同时,亟需发展下一代能满足 大规模储能应用的电化学储能新体系。
关键词:电化学储能;钠离子电池;液态金属电池;雜酸电池;锂离子电池;液流电池;钠硫电池
0引言
电力能源以其清洁、便利等特点,已成为人类现 代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。目前全球发 电能力约为20 TW,这一数值预计在本世纪中叶将 翻一番。现阶段全球电力能源仍以火电为主体(占 到了 68%,而中国更高达75%以上),核电和水电为 辅[1]。火力发电产生的废气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 压力。加上煤炭、石油等石化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 有限储量,使得电力能源成本持续攀升,电力使用的 安全保障逐渐下降。
近年来,无论是为了应对能源危机,还是缓解日 益严峻的环境压力,世界各国都把目光投向进一步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。2006年全球风电装 机容量74. 3 GW,到2007年达到94 GW[2],世界能 源理事会(World Energy Council)预计到2020年将 达到474 GW。光伏发电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更是以 40%的速度逐年递增,其中美国预计在2020年将达 到100 GW[1]。然而,风电和光伏发电有着不稳定 和不连续的特点,将其并人现有电网达到一定的比 例时,这种不稳定因素可能会对局部电网造成很大 的冲击,甚至酿成大规模的恶性事故。日前,国家电 力监管委员会发布了《重点区域风电消纳监管报 告》,指出中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(简称“三北”)地区风 电发展成效显著,但部分省(区)风电消纳情况不佳,
收稿日期:2012-10-02;修回日期:2012-11-23。
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(2012QN038, 2012TS061)。
弃风情况比较严重,弃风率约16%。“三北”地区弃 风电量达12. 3 TW • h,折合火电标准煤耗3. 84X 106 t,折合C02减排量7. 6X10S t。因此,就目前而 言,风电和光伏发电人网问题一直是限制其快速发 展的瓶颈问题。
一般认为,大规模储能可以有效消纳可再生能 源发电,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风电等人网效率。 同时,为实现电力的削峰填谷、改善电力供需矛盾、 提高发电设备利用率、发展智能电网,电力系统自身 也对大规模储能技术提出了迫切的需求[3]。因此, 研究和开发高效、廉价的大规模储能技术,成为电力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,也是国家未来能源战 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1储能技术及其特性
大规模储能技术大致可分为机械储能(飞轮储 能、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)、电能直接存储(超级 电容和超导电磁储能)、化学储能(氢和其他化学物 质储能)和电化学储能(二次电池和液流电池)等 4类。各种不同储能方式的储能特性均不相同,表1 比较了几种储能技术的相关参数[4 5]。其中,电化学 储能具有能量密度高、响应时间快、维护成本低、灵 活方便等优点,成为目前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 方向。
电化学储能即通过电化学反应完成电能和化学 能之间的相互转换,从而实现电能的存储和释放。 自从1836年丹尼尔电池问世以来,电池科学得到了 迅速的发展。室温电池如铅酸电池、镍镉电池、镍氢 电池、锂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,高温电池如钠硫电池
和ZEBRA电池等相继发展起来。目前铅酸电池和 锂离子电池等多类电池已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,特 别是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被认为具有 较好的发展前景。然而,从面向电网大规模储能的 角度来看,储能价格和电池寿命是电化学储能技术 的关键参数。一般认为,储能投资成本低于 250美元/(kW . h)、储能寿命达15年(循环4 000 周期以上)、储能效率高于80%的电化学储能体系
能满足大规模储能市场的要求[1]。然而,现有电化 学储能技术还不能在价格和性能上全面满足上述要 求。因此,在进一步提高现有电化学储能装置性能、 降低储能价格的基础上,发展下一代性能优异的电 化学储能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。本文将重点介绍钠 离子电池和液态金属电池等2类在储能领域具有较 好应用前景的新型电池。
1铅酸电池
铅酸电池是指以铅及其氧化物为电极、硫酸溶 液为电解液的一种二次电池,发展至今已有150多 年历史,是最早规模化使用的二次电池。铅酸电池 的储能成本低(150600美元/(kW • h)),可靠性 好,效率较高(70%90%),目前已经成为交通运 输、国防、通信、电力等各个部门最为成熟和应用最 为广泛的电源技术之一。但是铅酸电池的循环寿命 短(5001 000周期),能量密度低(30‰50(W • h)/kg),使用温度范围窄,充电速度慢,过 充电容易放出气体,加之铅为重金属,对环境影响 大,使其后期的应用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〔6]。
近年来,全球很多企业致力于开发性能更加优 良、能满足各种使用要求的改性铅酸电池,其中值得 强调的是铅碳超电池(lead-carbon ultrabattery)。 铅碳超电池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(CS1RO)发明[78],以常用的超级电容器碳电极材料 部分或全部取代铅阳极,是铅酸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的结合体,具有充放电速度较快、能量密度较高、使 用寿命较长等特点,可用于混合动力电动车、不间断 电源(UPS)供电系统等。对此,国内相关的研究机 构也相继开展了研究。由于铅酸电池相对成熟的电 池技术及较低的投资成本,使其成为早期大规模电 化学储能的主导技术。目前最大的铅酸电池储能电 站于1988年在美国加州建造,其装机功率/容量达 10 MW/40 MW • h,主要用于负荷调整。另外,在
2
美国夏威夷、波多黎各和德国等地,都装有3‰崀 MW的铅酸电池储能电站。但是铅酸电池的有 限循环寿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单周储能价格, 使其在实际储能价格上处于劣势,从而严重阻碍了 铅酸电池的大规模储能应用。
2.2锂离子电池
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始于Goodenough提出 的I丄Co()2等嵌锂材料,这种材料已沿用至今[91°], 其电化学能量存储取决于锂离子在正负极电极材料 中的嵌人和脱嵌,如图1所示[11]。基于上述发现, 1991年Sony公司开始了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进 程,其开路电压约为3.7 V(25 °C),能域密度约为 150 Ah/kg,功率密度超过 200CW • h)/kg⑴]。
Table 1
表1不同储能技术参数比较 Parameters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
储能成本
储能技术 成熟程度 容量/(MW • h) 功率/MW 效率/% 寿命/周期 功率成本/ (美元• kW D 能i:成本/ (美元•(kW • h)'1)
压缩空气储能 示范 250 50 70 89 >10 000 1 950 2 150 390430
改性铅酸电池 示范 3. 248 112 75 90 4 500 2 0004 600 6251 150
钠硫电池 商业化 7.2 1 75 4 500 3 2004 000 445.555
全钒液流电池 示范 440 110 65 70 >10 000 3 000 3 310 750830
锌溴液流电池 示范 550 110 60 65 >10 000 1 6702 015 3401 350
铁镉液流电池 实验 4 1 75 >10 000 1 200 1 600 300400
锂离子电池 示范 424 110 90 94 4 500 1 800 4 100 9001 700